{美丽理工*校友风采}“宁做精,不做大” !这位校友扎根农村,用“秘密武器”治理污水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年05月13日    编辑:主站2    来源: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在农村,你可能曾经看见过这样的东西:一个圆圆的、用玻璃钢做的大型容器,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发酵池;它常放在小型污水处理站点旁,等待着用混凝土浇灌施工,周围甚至会有亭台楼阁,像是个小公园……你知道吗,它的背后有我校通信021班校友潘碧文的影子。它是FBR发酵槽,是潘碧文与她的同事们助力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乡村的“秘密武器”。

 

 

校友简介

潘碧文,我校通信021班校友,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先后荣获“西湖区优秀共产党员”、“创业领袖人物”等荣誉称号。2008年,她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及企业领导者,潘碧文在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带领“商达人”响应组织的号召,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将企业的成就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相结合,在助力生态中国建设中践行初心使命。

 

咬定技术不放松

2008年,在商场摸爬滚打了许久的潘碧文遇见了现在的合伙人——双良商达公司的董事长郑展望教授。如何让公司行政稳致远?工科出身的她与合伙人有着同样的想法——无论市场如何变,技术永远是硬道理。商达自此开启“求精”的转型之路。

   

十几年前,农村污水治理并非行业“风口”,污水处理市场的高光属于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彼时潘碧文与她的同事作为业内全能手,业务范围涵盖“环境影响评价,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利润相当可观。在考虑企业的转型升级时,潘碧文等人选择“宁做精,不做大”,忍痛割掉了当时最具利润的环评等业务,决心钻研“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商达在发酵槽这一污水治理的关键环节练就了独家秘笈——曲立方,一种将功能菌做成固体管式的技术,此时潘碧文与合伙人合力运行下的尚达已亮点鲜明,极具市场竞争力。

和其他公司只卖设备、不管运维不同,潘碧文等人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规划设计、选址安装、建设运维,他们样样都管。现在,在潘碧文与合伙人的统筹布局下,商达拥有自己的研究院、设计院和院士工作站,从生物发酵、物联网到污水处理工艺等各方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技术研发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商达的污水处理站遍布全国,目前已有2万多个站点在运维,在农村污水处理细分行业里排名第一。

潘碧文表示,商达在技术装备上的投入已逾15年,远早于环保政策的转向落地。今年,由双良商达公司牵头制定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国家标准通过终审,即将颁布。“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作为一家技术企业,能够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是对潘碧文等人十余年来投入的最大肯定,也是仅有行业领头羊才能拥有的荣誉。

 

诚心有益,初心无浊

潘碧文大学时曾经是信息学院学术部的一份子,这段经历让她受益匪浅。无论是她的组织能力还是协调能力,都是在那时开始锻炼出来的。2006年,刚毕业的潘碧文先到了宁波本地一家做智能交通的企业任职。作为总经理助理,她跟着总经理一起跑遍了大大小小的业务——骑自行车到政府部门申报项目、项目推荐、搭建团队、争取市场……在这一年里,她把总经理该干的事都学了一遍。对她而言,规划是人生信条。第一年的工作为刚进入社会的潘碧文积累了许多经验——管理也好,财务也罢,甚至包括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她都有所积累。也因为这些经验,潘碧文才有信心毅然北上杭州,打拼事业。

大学期间,潘碧文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在她眼里,能够入党,对她而言是肯定,更是鞭策。“在学校里,你首先得优秀才能入党。而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也会迫使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能问心无愧,配得上‘党员’这个身份。”进入商达后,潘碧文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她在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作为公司的“家长”,她始终不忘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商达始于环保,成于农村,就像当时因痛心农村污染转战乡村治理一样,潘碧文很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在。“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潘碧文将此与“利他”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带领商达公司响应组织的号召,将企业的成就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相融,在污水处理中助力乡村发展,贯彻“两山理论”与相关精神,助力基层的生态治理与绿色中国的建设,这不仅是商达公司的初心,也是潘碧文做为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个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时代,建设绿色中国成为了你我共识。环保无小事,垃圾分类、资源回收、限塑令……绿色生活逐渐成为了你我的选择。而潘碧文与她的同事们则将环保当事业、农村作舞台,先他人之忧,在助力生态中国建设践行初心使命,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