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理工*校友风采}从非洲到青海,这是一个为公益“说走就走”的酷女孩

时间:2021年05月13日    编辑:主站2    来源: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人类文明,物种万千

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

都是无价之宝

从非洲坦桑尼亚到青海长江源

跨越南半球与北半球的距离

带着说走就走的勇气

不计物质报酬、无虑个人得失

为保护环境、服务社会

她开启了或浪漫或艰辛的旅程

一起来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物流管理2010级校友胡燕超的“远征”故事


投身公益 心无枷锁

“我很容易就放弃原来稳定的生活,尝试新的折腾。”写下这句话时,胡燕超正坐在由北京去往格尔木的Z21次火车上。与四年前参加非洲国际远征而“略带些冲动性质”不同,如今的她,已经成熟到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一定的明确规划,包括从容地放弃旁人眼里的“安稳工作”,来青海做一个月的义工。

420公里,26个小时,穿梭过6个城市,窗外景观由城市高楼变为荒漠,再变为黄土沟壑,圣洁的雪山渐渐成片出现在眼前,青海湖像蓝色丝绸般展扬在天与牧场之间。

年纪约五十岁的大哥主动找她搭话,在了解到她此行是来青海当义工后,不由敬佩地同她说,“社会上就是需要有你这样正能量的人呀,这样社会才能越来越好。”

胡燕超对于这样的夸奖一时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对于她来说,投身于公益活动的每一次经历,带给她的收获总比她付出的要多得多。


绿色生态 共护长江源

矗立在长江正源沱沱河畔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是她这一次的目的地。这座自然保护站通过招募志愿者与推进多项针对长江源区垃圾泛滥现象的项目,对长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沱沱河所在的唐古拉山镇是青藏公路运输的中继站,各类商铺、旅馆、加油站多达100余家,加之过路司机环保意识薄弱,垃圾现象不容乐观,这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与长江水源的安全。每一天,他们都会到户外进行早晚各一次的垃圾调查,分类统计垃圾数据,沿途捡拾垃圾。通过这些数据,总结出青藏公路上的垃圾变化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垃圾现状的方案。对于带回来的垃圾,他们会进行分类打包,动员自驾车游客带走至格尔木指定地点进行回收。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

这不是胡燕超第一次来到高海拔地区。在克服了头疼症状后,她很快投入到了保护站的志愿者工作之中。“农夫山泉2个,康师傅3个,可口可乐2个,红牛6个,百事可乐3个,乐虎5个……”一整天下来,她一共捡了148个垃圾,而这尚且只是废弃瓶子的总数。“这真的是很少的量,估计看我是第一天的新手,垃圾们都没好意思出来露脸吧。”胡燕超调侃道。

(外出做垃圾调查)

天穹湛蓝,雪山接云,草原开阔,群山绵延。出了门,是马群,是藏原羚,是牦牛,还有会突然蹦出来的野兔,生灵自然,浑然一体。

长江源是濒危动物斑头雁聚集数量最多的地区与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每年4月底至6月中旬,都会有数千只斑头雁飞越印度及尼泊尔,来到班德湖孵化。在这里,胡燕超会同其他几名志愿者一起观测着鸟类的变化,或是赶走体型巨大的牦牛群,以给斑头雁营造一个更舒适安全的环境。

(班德湖边的牦牛)


(班德湖)

 

(班德湖)

 

(班德湖)

 

(班德湖)

这里是完全属于大自然的地方,人类在此反而更像一个旁观者。“网络不稳定,没有自来水,一定程度的物资匮乏,收获的却是这浪漫的无限风光。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来保护它。哪怕我可能只是一个志愿者,哪怕是在邮局值班,或者做后勤工作。只要这个保护站在,并持续地做改善性项目,那它对沱沱河的生态环境就会带来很好的帮助。”


跨出改变自己那一步

在滕崇老师的印象里,胡燕超第一次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时,并不是一个特别有自信的人。上大学以来,学业的压力重重压在她肩上,让她无比焦虑,也因此,她来到心理咨询室,希望寻求一些帮助。

“滕崇老师很像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辈。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烦恼讲给她听。”如今回忆起大学里的这段经历,胡燕超依旧无比感谢滕崇老师,“她不会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她只是倾听我的烦恼,然后分析,让我自己去考虑该怎么更好地去处理这个问题。”

慢慢地,在滕崇老师的引导下,胡燕超身上悄然发生一些变化。她不再满脸愁容,而是愉悦地同她分享起自己生活的近况。

比如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正是这些活动的累加在她心里渐渐培育出一颗“公益”的种子,让她即使在毕业后也仍想着继续出发,去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帮助他人、保护生态的事情;

比如在大一暑假时报名参加了贵州远征活动,去社区建设、环境保护、野外探索;

比如终于克服了学业压力,屡屡获得奖学金。

滕崇老师见证着她的成长。直到如今,她们仍像朋友般保持着稳定的联系。在她看来,正是这些人际的正向互动滋养并塑造了胡燕超。“我很佩服她的行动力,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同学都曾想过做公益,但由于种种原因,去做的人很少。”她说,“我为有胡燕超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

(滕崇老师与胡燕超的合照)

(胡燕超写给腾老师的纸条)


“想做就去做吧”

其实,困难同样曾屡屡横亘在胡燕超面前。

毕业将近两年后的某一个下午,在听完一名雷励国际远征队员的分享后,一个念头突然涌上她心间:去参加国际远征吧,去非洲吧。24周岁是雷励国际远征的年龄限制,一旦超过这个年龄,便无法申请成为队员。这也意味着,这是最后一次她可以选择的机会。但紧接着,工作问题、经费问题、语言沟通问题、安全问题又让她犹豫了,“好像当时的每一个理由都足够让我放弃掉这个‘可怕’的念头。”

经过再三考虑,胡燕超还是坐上了飞往非洲坦桑尼亚的飞机。“如果担心工作,担心钱,那么最终什么也完成不了。”

坦桑尼亚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卫生条件与环境尤为落后。其中,多达75%的坦桑尼亚人居住在纯净水稀少,甚至连干净的厕所也少有的乡村地区,面临着极大的健康隐患。

来到这里后,胡燕超曾花费一周时间登顶乞力马扎罗山——这座海拔高达5895米的非洲最高峰,并在这里度过了一个难忘又意义非凡的24岁生日;也与其他队员一起进行各种各样的为期7周的社区建设。帮助当地建造起饮水与卫生设施,去到农村的学校里为他们修建清洁的厕所,向孩子们科普宣传一些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教导他们如何预防疾病,以提升当地居民的卫生条件与健康意识。她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与时间,为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尽己所能做出一点改变,感受着这个国家的原始野性与魅力。

(胡燕超与Ada登顶最高点时的合照)

(非洲远征)

(胡燕超在非洲进行社区建设)

(胡燕超在非洲进行社区建设)

(胡燕超在非洲进行社区建设)

(胡燕超赠予滕崇老师的从非洲带回来的画)

“在坦桑尼亚的经历强烈推着我要往外走。”对她来说,与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一起,去挑战从未尝试过的事情,才能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

她决定继续往更远的地方去,“不要总是想着有困难会阻挡我,想做就去做,有困难,那就去解决它。”

走少有人走过的路

领略少有人能遇见的风景

拒绝被外界定义

冲破被常规框定

“想做就去做吧”

加油 浙大宁理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