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周年庆·学术】王建宇院士:解读“光的秘密”,绘制深空蓝图——“理•享廿载 院•想未来”院士系列讲座第三讲

时间:2021年04月29日    编辑:郑弟升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4月26日上午,“理•享廿载 院•想未来”院士系列讲座第三讲,迎来空间光学载荷、光电探测专业的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墨子号”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发射总指挥王建宇院士,在启新大讲堂报告厅与浙大宁理的师生们分享《光的极限探测及其在空间的应用》。校长杨德仁院士主持讲座。

王建宇院士长期从事空间光电系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超光谱成像技术、空间激光探测技术和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

光到底是什么?如何探测光?王建宇院士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分享,深入浅出地解读国际前沿的研究与应用,将光与太空的故事娓娓道来。光是由光量子组成的光子流,光既是粒子又是电磁波,具有波利双重特性,目前科学研究的探测极限就是利用高精密设备探测一颗颗的光量子。在通讯应用领域,王建宇院士用转硬币正反面的概率比喻量子的状态测量,用量子不可克隆定理解释“量子密码不可破也”。

王建宇院士认为,量子应用有其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其科学研究意义更加深刻非凡。“墨子号”、“太极计划”取得的实验成果引得现场师生掌声不断。“墨子号”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究专家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双向纠缠分发,掌握了地-星量子隐形传态技术,使我国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作为“太极一号”卫星工程总师,王建宇院士为现场师生特别介绍了“太极”计划。爱因斯坦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量子宇宙物理研究的新纪元,由于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实施空间引力波探测挑战巨大。科研人员几经转折探索,终于成功发射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王建宇院士表示,我国将于2033年完成“太极二号”、“太极三号”发射计划,探测各种引力波天体,认知引力宇宙。

杨德仁校长非常感谢王建宇院士为现场师生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妙的深空远景。王建宇院士报告硬核有料,“墨子号”、“太极计划”取得的实验成果激发了现场师生浓厚的兴趣,求知欲被打开,现场师生就“量子秘钥在电商领域的运用”、“地球轨道粒子加速器的可实现性”、“量子通讯的实用性”等问题向王建宇院士请教,王建宇院士一一答疑解惑,并与师生一齐畅谈未来宇宙空间发展的远景宏图。

“理•享廿载 院•想未来”院士系列讲座是学校为庆祝建校20周年特别举办的校庆学术活动之一,将陆续邀请多位院士来校做客交流,对话科技前沿,激发广大师生的学术兴趣,推动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