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庆祝教师节教师代表座谈会
时间:2021年09月13日 编辑:李青青 来源:校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次
9月10日,为庆祝第37个教师节,学校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会上,胡征宇书记、杨德仁校长、李凤旺副书记、章献民副校长,教师代表,党办校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工会负责人一起交流育人、教学、科研的经验与心得,现场气氛热烈。

学校党委书记胡征宇代表学校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带领教师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他表示,很高兴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教师加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家庭。学校传承浙大“求是创新”精神,弘扬浙东“经世致用”思想,铭记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来校考察时的殷殷嘱托。他希望,教师们保持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脚踏实地的工作。他号召,全体教师永远跟党走,共铸理工梦,为早日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校校长杨德仁院士表示,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他感到十分的光荣和幸福。他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分享了身为教师的感悟,也对在场的年轻教师代表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尽快融入研究团队。他提出团队力量大于单打独斗,希望年轻老师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加入团队或成立团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第二,尽快融入学术氛围。杨院士指出,通过参加主流学术会议融入学术氛围十分重要。开始可以以聆听学习为主,借鉴业内“大牛”的观点,提升自己,慢慢扩大自己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第三,凡事贵在坚持。他以自己几十年来的科研经历为例告诉与会教师不要畏惧失败,要敢于不断尝试,真正的强者都是从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认准目标坚持不懈,才最终成长强大起来的。


教师代表发言
郭晓琳(商学院教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代表
我的一个很大的体会,就是科研团队的重要性。良好的科研团队是出成果的必要条件,社科研究日益走向集体学术,这是大趋势,单打独斗并非未来的主流。我所在的工商管理系由李华敏老师领衔的旅游研究团队,长期深耕宁波和浙江的旅游实践,在呼啸着走向田野的过程中,在团队成员一次次的促膝长谈中,促成了我问题意识的产生,为课题申报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学校科研处精心组织了多次申报辅导会,我都从中受益良多,商学院领导支持出版学术专著、持续多年的学术沙龙氛围的营造,包括科研秘书默默地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对此我都心存感激。团队既有校内也有校外,既有老师也有学生,这样容易兼收并蓄。我始终坚信,我从我的老师那里汲取了能量,也理应薪火相传,去帮助更多的学生。这几年我和先生每年暑假都带领转型中国读书会同学去农村调研,这个过程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做田野调查,如何做深度访谈,在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很多学生都是在田野调研之后,坚定了要进一步深造的信念,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做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今天,我身处宁波理工新发展阶段的起点上,也会继续努力,立德树人,在学校的帮助支持下,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培育更多的学生,不负组织和人民的托付。

吕轶凡(数据学院教师)
新教工代表
我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之后在澳大利亚工作8年,今年1月份任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作为新进教师,我会以教书育人为本,培养国家优秀人才作为我的工作目标。同时我也会注重科研发展与精进。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在人体数字化领域的创新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果。同时我也会将个人的成长目标融入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目标中,希望将来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也能获得个人成长。

王银辉(土建学院教师)
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我是一名双肩挑干部,在承担行政和党务工作之余,我还是一名具有24年教龄的教师,不管有多忙,我每学期都至少担任1门专业课,同时还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每年还带4-5名研究生。再此我以一名老教师的名义作交流,有以下三点与大家共勉:
牢记教师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要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作为教师,从确定到高校任教的那刻起,就应该牢固树立起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教书育人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职责。
常怀敬畏之心。做一名好教师很难,需要倾尽一生去努力,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地设法和越来越年轻的学子产生共鸣。建议年轻教师初登讲台,要养成严谨的教学好习惯,不贪多,务求精,扎扎实实站好每一个45分钟。
心存高远之志。学校已经制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要把个人的人生发展规划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大局中去,要始终坚定对学校发展的信心,也要坚定职业发展的信念,不急躁、不气馁,在失败中不断总结、改进、提升。

冉诗雅(生化学院教师)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得者代表
和青年教师共勉:牢记“教书育人”为最基本使命,不辜负学生的信任;科研上要尽快融入团队并且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高水平论文是青年教师申请各类基金的“敲门砖”,要潜心实验、用心积累。

曲昊杨(传法学院教师)
第八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
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年我校教师节座谈会,我是2014年毕业后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2020年有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两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此次参赛离不开学校领导关心,学工部、学院领导的信任,以及学工线战友的支持鼓励,最终获得了荣誉,也得到了提升。与其说是代表学校参赛,不如说是学校送我去更大的平台阔视野、长才干的。技能的成长、身份的成长、思想的成长。
今年是我校建校20周年,转设公办以来更是绘制了创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的宏伟蓝图。百强的大学一定需要同样强大的教师队伍,近几年学校发展迅速,辅导员队伍也不断更新、壮大。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仍然是育人,要做思想引领就要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关心学生。相信我们会与学校同进步,与学生共成长,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强化引领、服务大局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