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启新讲座教授王春晖就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

时间:2022年01月14日    编辑:李青青    来源:     浏览次数:

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就国务院《规划》重点内容和相关热点问题,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启新讲座教授、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经济法治(长三角)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王春晖教授行了专访。

王春晖教授在接受专访时指出,我国“十三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5G网络建设和应用也在加速推进。目前,我国光纤用户占比超过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二是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主要是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发展规模最大的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生产生活新方式也在加速推广;三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关键是产业数字化,如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王春晖教授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二是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三是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四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在回答如何强化高质量的数据要素供给和培育良好的数据要素市场时,王春晖教授指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素市场创新制度,但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一定要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谈到如何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王春晖教授提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一是要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聚焦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二是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三是要加快推动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努力实现互通互操作,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

王春晖教授表示,培育良好的数据要素市场一定要夯实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体系,二是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三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有序流通。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逐步形成数据资产目录,形成完善数据定价体系。在数据交易管理方面,要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

关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王春晖教授认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体两翼,其中数字产业化是产业数字化的原动力和根脉,这个根脉一旦扎下去,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就是要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因此,要引导企业强化数字化思维,尤其是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的能力,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

在接受专访时,王教授就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和监管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的数字经济治理新格局;其次,要尽快健全三大制度,即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尤其是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第三,禁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强化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第四,要预防和制止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