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博士后校企联合培养创新试点落户浙大宁理

时间:2024年04月20日    编辑: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科研人才如何从“象牙塔”走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灯塔”?

4月19日,谷雨日。一年一度的“谷雨之约”宁波人才日活动启动。一场关于博士后校企协同培养的创新举措,正如这场“谷雨”般润物无声。

与以往的博士后科研站不同,该创新试点采用校企联合招聘、联合培养、产学研结合、多重选择、高校兜底的方式,破解博士从高校毕业到高校就业,科研项目“不接地气”的困局,也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在浙大宁理举行的“奔甬而来”宁波市博士后联合培养创新试点工作启动仪式,由中共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教育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共同承办。

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叶苗指出,本次活动试点建立的博士后协同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创新博士后培养服务载体、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提升博士后培养和成果转化应用质量,奋力走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校党委书记徐方代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感谢博士人才、企业和市区领导的参加和支持,学校深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2020年5月建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计培养近90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在校企联合引才育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共同联合输送省级以上人才47人次,市级以上人才246人次。希望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同,共同探索引才育才新模式,携手栽好招才引智“梧桐树”,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教力量。

鄞州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陈建恩指出,博士后工作是人才引育的重要部分,鄞州对博士“引育留用、产学研创”给予了全过程支持,政策力度全国领先,本次博士后联合培养是是全市人才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鄞州区也将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博士人才在鄞州“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如沐春风”。

学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为企业授牌

启动仪式上,学校为浙江宝兴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宁波企业授牌,这些企业成为首批校企联合博士后培养基地。今后,博士后进站前需经过企业组织的进站面试和学校组织的专任教师引进面试,符合条件的博士可签订专任教师预引进协议,2年在企业全职做博士后研究,顺利出站后可以选择到浙大宁理入编做专任教师。

首批12家企业授牌校企联合博士后培养基地

为保障校企联合博士后培养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已出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企联合博士后培养暂行办法》。学校人事处处长林承亮表示,这一做法有助于为宁波企业输送大量优秀博士,助推宁波新质生产力发展,更有助于学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有助于优秀博士自身的成长,2年的经历为博士今后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科研奖项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首批入站博士后代表签约

学校重点选择与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慧化港口与服务两大学科群,机械、材料与化工两大博士点学科,一批硕士点建设学科和若干新型交叉学科(“221X”学科)建设关联性强的企业合作,双方联合制定培养计划,采取三位一体导师制,即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博士后工作站依托高校流动站合作导师共同指导,通过博士后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启动仪式上,英国杜伦大学博士王金迪、中科院电子所博士曾赫男、宁波大学博士王吉泰作为首批入站博士后代表,与企业签约。曾赫男是浙江温州人,今年28岁,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他已经通过学校和企业面试,顺利进站。“面试主要围绕专业研究、授课以及项目经历等内容。”他说,虽然在鄞州时间不长,但觉得这座城市环境很好,节奏不急不缓,非常适合工作和生活。

博士后“揭榜领题”

同时,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宁波市博士后人才需求,目前,宁波市急需招收博士后的项目多达230个,涉及人工智能AI与工程科学交叉、控制科学、计算机、碳纳米、机械、电气、肝脏病学等百余个学科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叶露瑶、浙江大学胡琼越等6位博士现场揭榜领题。

据悉,宁波市高度重视引才育才工作,特别是把博士后人才作为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凝聚创新要素、带动社会就业的重要一招,全市已累计建成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后工作站405个,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超2000人,博士后工作已经成为宁波招才引智的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