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在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浙江赛区)中获特等奖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编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的绍兴,春水初涨,柳浪闻莺。在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浙江赛区的讲台上,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爱国老师以生动有趣的课件、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全省精英中脱颖而出,捧回特等奖的殊荣,并将以浙江赛区代表的身份,踏上华东赛区比赛的征程。

杨爱国老师比赛现场

该比赛由浙江省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省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浙江省物理学会主办,自2024年11月份启动,历时5个月,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5名,其中,2名特等奖获得者推荐参加华东地区复赛。

在赛后采访中,杨爱国老师表示,自春节启幕的三个月备赛“马拉松”里,他从未“孤军奋战”过,每一次试讲都凝聚着物理教研室的集体心血,39次试讲如同39次淬火——78人次的教师化身“最耐心的评委”,42人次的学生堪称“具有评委视角的学生”。从板书到动画,从节奏到互动,密密麻麻的批注爬满了杨老师的记录本,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团队的智慧,最终将课程精华凝练成一个个精彩的课件。

物理教研室教学研讨活动

讲课比赛,是教育艺术的极限运动。关于讲课比赛与真实课堂的差异,杨爱国老师坦言:“这个比赛要求从74段教学内容中随机抽取1段,仅给一小时的备课时间,需在无学生的情境下完成20分钟的“浓缩课堂”,且讲课后还有8分钟的评委提问环节,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

杨爱国老师将备赛过程视作教学能力的淬炼,在备赛过程中对大学物理两个学期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谈及备赛收获,杨老师认为对日常课堂有很好的反哺作用:“高强度备赛倒逼自己突破教学惯性,通过反复打磨教学节段,更新课件内容,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反思的习惯。这些经验融入了日常课堂,增强了教学效果。”

目前,杨爱国老师正在备战华东赛地区复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教学竞赛,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