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声】让招生-培养-就业“联”起来
时间:2013年11月07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高校人才培养三大环节之中。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起跑线,人才培养质量是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保障器,就业质量是高考报名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对于学校来说,提升这三方面的质量不仅是发展的问题,也是生存的问题。
学校一直十分重视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就业质量工作,也采取了诸多举措,并进行相应的探索与改革。单纯从单项工作而言,无论从工作举措还是工作力度上看,都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三方面工作之间却一直存在关联不够、衔接不密的情况,三个环节之间一体化联动更无从谈起。近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招生就业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围绕招生、培养、就业 “三位一体、联动提升” 的育人模式成为讨论重点,并将是未来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重点方向。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模式,则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三位一体、联动提升” 育人模式,需要将思想统一到“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理念上来。高质量的生源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原材料”,是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的基础。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市场对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试金石,而市场传递的信号又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深刻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展示了学科专业建设实力,对生源吸引、就业出路有重要促进意义。三种质量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高等教育质量”,也体现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过程中的“价值提升”。为此,构建 “三位一体、联动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生源、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就是践行“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办学理念、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三位一体、联动提升”的育人模式,需要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体制机制。要逐步完善“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在这一体系中,每个部门、每个领导、每个教职员工都是三方面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环环相扣、有效衔接”的运行机制,围绕内部的“招生——培养——就业”内循环系统和外部的“招生——就业——市场”外循环系统,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前后脱节;要完善“整体考评,一票否决”招生、就业、本科生培养教育的考评机制。将生源质量、本科生培养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联动起来考虑,重新修订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评办法。将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学科专业建设、招生规模、资源配置挂钩,与院系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考核挂钩。要通过实施联动考评机制与挂钩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责任追究机制。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构建“三位一体、联动提升” 育人模式,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只要全体教职员工牢牢把握“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我们心中装着目标,人人担有责任,就一定能够站在更新更高的起点上,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