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最动容——学校举行《行走的新闻:国是千万家》专题座谈会

时间:2019年10月14日    编辑:翁晨丹    来源:传媒学院     浏览次数:

“看了你们的书,感同身受。你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宁波故事,用身边故事、生动实例,弘扬正能量,歌颂党、祖国人民,值得肯定,值得传扬。感谢你们!”10月10日,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寄语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行走的新闻:国是千万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田野调查》采访调查写作工作的同学们。去年底出版的《行走的新闻:我家四十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田野调查》,就受到郑栅洁书记的肯定批示。

10月14日,传媒与设计学院举行《行走的新闻:国是千万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田野调查》专题报告会,党委书记胡征宇,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冯建波,学工部、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传媒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鹿鸣主持报告会。

胡征宇来到同学们中间,对同学们取得的成绩,同学们的成长和收获表示祝贺。他说,在10月1日师生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现场,同学们把刚出版散发着墨香的作品集赠给学校,既是向学校、向老师献礼,更是向祖国献礼。他讲到,在理工的校园里,在理工学子的身上,能见证到大家用点滴的行动反映新中国70年来的璀璨巨变,令人感动。他说,家事是小事,但家事最动容,每个人像是“点”,家庭则是“线和面”,正是有了无数个“点、线、面”,才能形成“三维立体”的国家社会。学校支持“行走的新闻”品牌项目的开展,他希望相关作品不仅通过书本,更要通过新媒体等各种渠道传播出去,这不仅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家庭传统教育的一部分;他也期待同学们用心坚持社会实践,在“点滴灌溉”中实现爱的教育。正如他在书的序言中所讲,同学们在“行、访、叙、写”中增进了对伟大新时代、伟大祖国的热爱,在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同时,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练就了过硬本领,锤炼了品德修为。希望同学们不仅要讲好祖辈的故事、父辈的故事,更要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写好自己的故事。

冯建波肯定了师生们的努力,他对学生们情真意切的分享感同身受。家庭的故事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家庭的档案,也是历史的档案,他鼓励同学们,要在未来继续把学校思政教育品牌“行走的新闻”教学实践打造好,不仅要讲好家、国、上一辈的故事,更要有信心有能力讲好自己的故事,诉说给更多的人听。

该书主编、传媒与设计学院教师刘建民简短介绍了该书,“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240多篇田野调查中选择了70篇,从家庭角度记录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行走的新闻’品牌项目13年来收获颇丰,感谢同学们付出的努力,感谢学校各部门给予的支持。”

17名参与田野调查的同学作为代表来到现场谈感受、谈体悟、谈收获。每个家庭故事背后都蕴含着同学付出的努力与内心的触动,网新171蔡珏从故事作者、文章收集者、给郑栅洁书记一封信的写作者这三个角色的角度,分享了自己通过参与该实践活动得到的成长,也由此激发了长时间埋藏于心中对家人的爱。

一个家庭的变迁,一个家庭中几代人的故事,都可能是新中国70年巨变的缩影。《行走的新闻:国是千万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田野调查》记录70年间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奋斗、历经磨难、逐梦前行,追求幸福生活的家庭经历和百姓故事,激励人们在新时代投身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实现“中国梦”。

图片\柯菲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