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跨越东西部的乡村观察,波兰外教历时三年书写“艺术振兴乡村”

时间:2023年12月28日    编辑:宣传部    来源:甬派客户端     浏览次数:

在12月中旬举办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第五届“波兰周”上,该校教师、波兰专家玛格达莱娜和雷加夫妇发布了他们历时三年所作的新书《美是一种生活方式(Beauty is a way of life)》,主标下面一行小字:艺术振兴乡村:基于葛家村、城杨村和定汪村的案例研究。

他们对“艺术乡建”的兴趣,始于宁海葛家村,探访足迹遍布浙江、贵州、广西和山东等地。两个人把发生在中国大地的乡村巨变,融入自己的观察思考,用英语写成调研记录,向全球展示中国乡村面貌。

近日,记者前往浙大宁理采访了玛格达莱娜和雷加夫妇。

探访宁波乡村惊叹村庄变化

早在这本书出版之前,玛格达莱娜和雷加夫妇的事迹已广为人知。

2019年,玛格达莱娜夫妇经常参加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组织的活动,跟着社长姜红升去过几个宁波的村庄,这些村庄环境优美。在他们看来,村庄要漂亮,就得大投入。

之后,在姜红升的带领下,玛格达莱娜夫妇来到宁海葛家村。此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带着他的学生,还有浙大宁理的师生在这里开展“艺术振兴乡村”的试点活动。

艺术,这个高大上的词汇,与乡村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样的实践会不会变成“政府出钱村民旁观”的面子工程?玛格达莱娜夫妇很好奇。他们和丛志强师生交流,持续调研葛家村的变化。

玛格达莱娜(右二)和丛志强教授(右一)。通讯员供图

“他(丛志强)不是高高在上地去指挥村民们做事,而是和所有人一起动手。”玛格达莱娜说,很多建筑师也做了艺术乡建的事情,却忽略了“人”的因素,只有当地村民行动起来,这样的乡建才能持续。

丛志强团队与村民同吃同住,在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后,带着村民用村子里随处可见的竹子、木头、贝壳等等,从简单的装点墙面开始,一起动手实现艺术创想。

最初,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试试,改造也只是从一只花盆、一个“人大椅”开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越来越大的“工程”开干,葛家村面貌发生了变化。

宁海葛家村村民动手创作的庭院一景。通讯员供图

2020年,玛格达莱娜夫妇多次探访葛家村,对乡村面貌,村民改变有着深刻的印象。

原先破败的小路被村民装点成“风车隧道”;街角墙面上被村民用竹节拼出“海底世界”;一对夫妇把自家老物件整理出来建成美术馆;一个在外打拼多年的中年人回村,把老宅改造成“仙人掌酒吧”……村庄更美了,人气更旺了。

玛格达莱娜(居中)和丈夫雷加(右一)调研宁波乡村。通讯员供图

“我们认识一对老夫妻。他们跟我讲,原先的生活就是与麻将为伴,一天可以玩上好几个小时,但也说不上是否真的喜欢玩。不过现在,他们抛弃了麻将,开始一心画画了。”“还有个姑娘,她回到家乡用竹子制作杯垫、勺子在网上售卖,最多时候一个月可达到1万元。”

玛格达莱娜惊叹于葛家村的变化,有了写书的冲动。

跨越中国东西部的乡村观察

玛格达莱娜毕业于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她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文化地理学。在论文中,中国园林是其中一个重要案例,也是从这时起,玛格达莱娜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4年,玛格达莱娜申请了复旦大学一个为期两年的交流项目,开启了她在中国的新生活,她的丈夫雷加也随她一同前往中国,并在安徽宿州学院担任教职。

玛格达莱娜一边读书,一边在波兰驻上海总领馆工作。一次活动中,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方与她结识,并向他们发出去宁波任教的邀请,二人欣然应允。

波兰专家雷加(右二)参观宁波城杨村乡村艺术市集。通讯员供图

在宁波,她去过很多乡村,连本地人都赞叹玛格达莱娜是“宁波通”。“她知道的地方,我们都不知道,她带路去看海曙李岙村,那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老师郑巍说。

玛格达莱娜夫妇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不光研究观察乡村建设,也积极投身其中。

他们为葛家村的建设提供了不少新思路,参与设计了具有欧洲风情的小木屋,融合五大洲元素的“五洲路”等。在葛家村,还有一间以玛格达名字命名的“玛格达小屋”。这是一个艺术基地,让更多外籍友人一同参与建设国际乡建艺术村。

玛格达莱娜夫妇与丛志强在贵州晴隆。通讯员供图

2020年11月,玛格达莱娜跟随“葛家军”来到宁海对口帮扶的贵州晴隆县布依族寨定汪村。玛格达莱娜夫妇在定汪村一户人家待了整整一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玛格达莱娜观察农妇的劳作。在另一户人家,玛格达莱娜发现农妇在缝制棉鞋,棉鞋结实又暖和。她想付钱购买,但农妇从未想过自己的手艺也可以用来售卖,最终不好意思地收下了十元钱。

“让乡村变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转变他们的思想,让村民们有机会开阔视野,他们会知道可以怎样去赚钱。”玛格达莱娜说。

跨越中国东西部的乡村观察,再加上山东、海南各地乡村的探访,玛格达莱娜夫妇有了足够的观察思考,写书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面貌

在这本外文书籍中,前几页是玛格达莱娜夫妇在中国乡村的掠影。

雷佳和贵州村民在一起。通讯员供图

有宁波葛家村村民打造的庭院风景、城杨村的竹筒饭和艺术节市集、贵州晴隆布依族的土布等等,其中一张照片格外打动人,那是在贵州黔西南的一个村子,波兰学者雷加和当地村民坐在一棵大树下,盘根错节的树根突起,足以容纳20余人,人们满面笑容望向远方。

这一刻,雷加的外国人特征并不突兀;这一刻,乡村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玛格达莱娜的新书《美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讯员供图

在这本书中,两位波兰专家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实地访谈、数据分析,全面展现中国农村面临的挑战、特定的需求和潜在的机会,探讨了“艺术振兴乡村”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艺术与地方建设过程的关系。这本书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面貌和中国乡村振兴的成果。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国的村庄有宝贵的传统艺术,有它的自然禀赋,只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忽视了它的价值。艺术也并不昂贵,把当地资源加以利用改造,用美的形式呈现,就很吸引人。”玛格达莱娜说,艺术振兴乡村,并不是说振兴乡村靠艺术,或者艺术对乡村建设有着强大的功效。“艺术是打开乡村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

玛格达莱娜夫妇积极融入宁波乡建。通讯员供图

玛格达莱娜同样研究了日本、美国、北欧一些国家的乡村建设。

“日本乡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年轻人到大城市,老年人留在乡村。他们也是发展旅游、举办艺术节,发展民宿吸引城里人。”玛格达莱娜深知,这种方式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乡村复苏或者振兴,她理解的乡村振兴“不是把城市的东西复制到乡村,也不是把工厂搬到农村,而是把社会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调动起来,挖掘本土资源发展一种新的生态,吸引年轻人回乡,让他们成为乡村的主人。”玛格达莱娜说,这仍然是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但他们将一直保持好奇,持续观察宁波乡村建设,投入其中。

原文链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58cebbce4b03c06b58f2243&modeTyp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