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人才工程医学前沿技术大会”在宁波召开,探讨智慧医疗等前沿技术,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

12月22日,由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宁波市医学会承办,宁波市第二医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及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年甬江人才工程医学与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前沿技术及融合应用学术大会”在宁波富邦大酒店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以“智领健康,慧聚医疗”为主题,旨在汇聚国内外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智慧力量,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精准诊疗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模式。
开幕式上,宁波市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郑建军首先向与会专家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宁波市医学会副主任陈春晖致开幕辞,她表示,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推动发展,尽管领军拔尖人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但拥有共同的目标:始终坚持人才科技创新驱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产学研融合,加快提升我市医药卫生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期待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激发更多创新灵感,让前沿技术的涓涓细流在此汇聚成推动宁波医学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技处处长杨曙光提出未来宁波市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规划和展望,搭建更多的人才学习提升、合作交流、服务社会、成果展示平台,以及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宁波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孙向东作为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分享了他丰富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经验,以及作为领军拔尖人才的独特见解和宝贵经验。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医学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广泛交流,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创造更大价值。

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精彩纷呈。
浙江师范大学的张彦春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医学大数据挖掘及AI在疾病诊断及病人监测预警健康管理的创新应用”的报告,他深入探讨了大数据与AI在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
随后,浙江大学的宋明黎教授就“面向肿瘤精准诊断分析的病理大模型研究与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分享了其团队在肿瘤精准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童基均教授以“介入导管室数字化实践”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介入导管室中的应用和效果。童教授还分享了浙江理工大学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马安坤架构师以“医疗大模型发展与华为实践”为主题,介绍了华为在医疗大模型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他提到,医疗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华为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不断推动医疗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

下午围绕“医智创新,专利护航”和“精准诊断,见微知著”两个主题,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钱龙副研究员首先就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提到,在医疗创新日益频繁的当下,如何有效保护创新成果,防止技术泄露和侵权,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钱龙副研究员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了医疗创新中常见的专利保护策略和技巧。随后,浙江机电集团的陈汉君副教授以“智慧医疗中的专利情报应用”为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专利情报在智慧医疗产品开发、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与会者提出了在申请专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如如何准确界定创新点、如何有效应对专利审查中的异议等。
随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朱晓萍主任带来了题为“耐药基因检测,让临床医生更困惑还是更清晰?”的主题报告。朱博士深入探讨了耐药基因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的技术见解和临床经验。
紧接着,来美康生物的刘然博士则就“靶向还是非靶向?看新兴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变迁与区域性临床实践”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刘博士从分子诊断技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在医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与会专家们围绕耐药基因检测、新兴分子诊断技术等前沿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前沿技术尽管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诊断手段,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检测标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在技术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如何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加强医患沟通等。

本次大会的盛大召开,标志着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深度应用的又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之旅正式启航,不仅为与会者搭建了一个全面了解科技前沿动态的宝贵平台,更促进了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交流与紧密合作。
展望未来,医疗技术如破晓之光,持续照耀并推动着创新成果的涌现,相信在各位领军拔尖人才的共同努力与不懈探索下,为宁波的生命健康领域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向智慧化、高端化方向加速迈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原文链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76bd495e4b06c56f985acae#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