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响客户端:饵料利用率提升15%!鄞州师生团队以AI算法破解养殖密码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编辑:宣传部 来源:鄞响客户端
浏览次数:次
4月11日,宁波一处虾塘内,随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生叶姗的一声吆喝,装有饵料的网兜缓缓升起,经摄像头数据采集,饵料残余、虾体活度等情况立即实时传输到监控室的移动大屏上。现场,根据数据反馈,屏幕上立即唤醒并启动自动投喂装置,实施精准投喂。

图为叶姗工作照。
这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智渔未来”师生团队通过代码赋能传统虾塘,以AI算法破解养殖密码,自主研发的一款“渔智联”AI无人养殖系统。
该团队除了开发AI无人投喂管理系统PC终端外,还开发了移动平台,养殖户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相关情况,就像给虾塘装上了“健康手环”。运行这套系统后,饵料利用率提升了15%以上,同时,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

图为大屏幕上的数据和画面。
开发这套系统的灵感来自一次调研。2023年4月,叶姗、张丹霞等几名同学跟随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老师杨勇到咸祥镇开展智慧农业相关课题调研。
“当时,我们想到养殖场的大棚里拍些照片,当掀开遮光膜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大棚内的温度比外界高出约20℃。”叶姗说,加之工作人员年龄普遍较大,24小时在这样的环境里连续工作,非常辛苦。

图为师生团队。
“能不能把智能算法用进虾塘,帮助解决投喂问题?”调研成果汇报会上,叶姗的想法得到了学院余心杰等老师的支持,并组建起“智渔未来”AI无人养殖研究团队。
从算法模型测试、画出设备运行示意图、设备成型,到寻找对接合作养殖场、设备测试,团队一共花了半年时间,2023年10月,这套设备测试成功,并陆续向宁波各个水产养殖场推广使用。

图为系统设备。
杨勇介绍,过去,农户投放饵料多凭经验,分量很难把握,现在只要通过摄像头传回数据,农户在电脑和手机上一目了然,通过自动计算出的需补充的量,科学投放饵料,避免浪费。
同时,有了这套设备,农户不用每隔1-2个小时去大棚监测一次水质PH值,只要根据水底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分析判断,发现有异常时再前往处理,原先管理一个池塘需要四五个人,现在可以减少到1个人。
原文链接:https://app.nbyznews.cn/webDetails/news?id=14993203&tenantId=61&uid=63788003fe3fc11c2f7d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