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宁波“童诗村”里,唱起波兰童谣
时间:2025年07月06日 编辑:宣传部 来源:甬派客户端
浏览次数:次
中波儿童在宁海古村交流扎染、童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靛蓝的染料在棉布上晕开,稚嫩的童声在古巷中吟诵。今天(6日),一场跨越山海的中波儿童艺术交流活动在宁海县力洋镇力洋村举行。
在市级文化特派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黄小华的牵线下,十多位来自波兰达芬奇私立小学的小朋友与力洋镇的孩子携手,共同体验中国传统扎染技艺,创作并诵读童诗,在千年古村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艺术对话与文化互鉴。
活动现场。图片均为沈天舟摄
黄小华将这场充满童趣的文化交流称为“三美”之旅:在扎染中体验传统非遗之美、在古村落中领略中国传统民居之美、在童诗创作中感受中国诗歌和汉语言之美。
捆扎、浸染、漂洗、晾晒……两国小朋友以布匹为纸、靛蓝为墨,投入创作。在刘翠萍老师的指导下,两地孩子用简单的英语交流、相互协作,当一块块充满东方韵味的扎染作品诞生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惊喜与自豪。
力洋村的孩子在教波兰孩子做扎染。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中国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波兰男孩Szymon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制作的扎染布,“晕染出的图案像一面砖墙,我期待把这个作品带回波兰向朋友们展示。”
雪野与波兰孩子合影。
午后,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雪野带领孩子们漫步在青砖黛瓦、古韵悠长的力洋老街“童诗之路”上,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童诗发展历程,随后一堂“多语种”的童诗课堂拉开帷幕。
波兰孩子们用波兰语演唱了校歌,力洋村的孩子们则献上了《粉刷匠》等中国传统童歌。课堂上普通话的韵律、宁海方言的质朴、波兰语的独特音调相互交织,在文化交融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童诗课堂。
据了解,波兰达芬奇私立小学将中文作为该校的第二语言,这批学生此次来甬参加汉语研学夏令营。带队的中文教师美婷看着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参与活动,满眼期待:“我希望他们能深入了解中国和这里的传统文化,像我一样慢慢爱上这个美丽的国家。”
波兰孩子在晾晒扎染布。
眼下,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力洋村,正借助“童诗”这块金招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2018年,雪野和50余位全国各地的童诗教育专家,在这里成立全国首个儿童诗研究中心,想以诗歌为媒唤醒沉睡的村庄。七年间,中国童诗年会永久落户力洋村,全国儿童诗论坛也永久“锁定”于此,全国儿童诗大赛也将力洋村作为发源地。
派驻力洋村一年多时间,黄小华已经探索出一条利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从策划“行走的艺术家课堂”激发乡村儿童艺术潜能,到提升力洋酒厂等老字号文化景观,他深知要让文化“走出去”,需要先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度“解码”与“可视化”转化。
波兰孩子在漂洗布料。
“这场活动以扎染为媒介、童诗为纽带、古村为舞台,将非遗技艺、传统建筑等传统文化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可参与的‘世界语言’。”黄小华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激活千年古村的文化活力,同时助力文化出海,让更多国际友人听到宁波故事、中国故事。”
原文链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86a4d2ee4b032d023e7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