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发明出汽车“自救”仪器
时间:2009年05月23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本报讯(王雅燕 贾小鹏)在路况不佳的道路上,万一车子轮胎陷在泥地里,驾驶员常常会被这样的问题搞得头疼不已。而现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颜浩兴、孙小泉两位学生发明设计的“汽车履带式自动救助器”,可以在运输车面对类似问题时轻松“脱险”了。
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金工车间里,笔者见到了这个名为“汽车履带式自动救助器”的装置。一辆模型运输车的外壳由透明的塑料做成,可以清楚看到车子内部的结构。一根细长的钢杆贯穿于整个车身,两条黑色的橡皮履带安装在后车身上。在两条履带之间安装了各种细小的钢条、齿轮。
“这就是我们花了5个多月时间的成果。”颜浩兴自豪地说,“别看它这么小,用处大着呢!当钢杆伸长时,车身后部用于支撑车身的支重杆和连杆会缓缓下降将后车体抬起。连接在履带上的其他部件也会跟着旋转,从而带动履带转动,车子就能前行了。”
“我爸爸以前是开拖拉机的,经常会碰到轮胎陷在泥淖里的状况,每次都让他很恼火。”儿时父亲头疼的问题令小小的颜浩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次都要叫车来拖,多麻烦!于是,他脑海里萌发了一种想法,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设计一种装置能让轮胎下陷甚至无法前行时使车子能够“自救”。
进入大学的颜浩兴怀揣着儿时的梦想选择了机械设计专业。专业的学习不仅让颜浩兴学到了更多理论知识,更让他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孙小泉。“汽车陷在泥地或雪地里的现象很常见,有次和浩兴聊天发现他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就决定试试看。”孙小泉笑着说。
有了想法后的两个人便一起探讨、钻研。“理想的材料买不到,预期的材质不合适的情况经常发生。”为了找到合适的驱动杆材料,颜浩兴和孙小泉跑遍了零件市场。经过五个多月的反复推敲和辛勤制作后,颜浩兴和孙小泉终于让“汽车自救”成为了现实。
救助器装置的设计制作也使颜浩兴和孙小泉成了金工车间的“常客”。车间的老师对两个学生认真执着的态度极为赞赏,不时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当听到两人的设计得了第三届“潍柴动力”汽车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二等奖时,车间老师欣慰地笑了:“这两个小伙子很刻苦啊,我就知道他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