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祥教授受邀为全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系统干部授课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编辑:传媒与法学院 来源:传媒与法学院
浏览次数:次
4月1日,学校传媒与法学院教授、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经济法治(长三角)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张文祥受邀在广东汕头为全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系统培训班的近百名干部学员讲授《人工智能与网络舆情风险挑战》。退役军人事务部舆情信息处处长苏品晶主持授课。
张文祥教授讲解了生成式AI技术自2022年出现以来对信息生成和传播格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截至2024年7月,全球AI大模型数量已达到1328个,广泛应用在信息检索、新闻媒体、智慧城市、生物科技、智慧办公、影视制作、智能教育等多维领域。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公众参与、政府支持及政策治理等百余个指标方面的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中美稳居全球前两位。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特别是最新出现的DeepSeek国产大模型对全球AI发展格局构成重塑,其训练成本仅为同类闭源模型的1/30,但性能比肩国际顶尖水平。将大模型“装”进手机、融入供应链,带到办公室和生产线,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正加速融入工业、能源、政务、文旅等行业,推动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跃升。生成式AI正在驱动和引领传媒业系统性变革,在媒体生态、内容创作以及用户互动等多个层面引发革命性的变化,促动信息秩序的巨大变局。
张文祥教授表示,生成式AI带来的舆论治理风险和挑战成为事关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破解。在生成式AI时代,舆论主体、舆论本体、舆论客体、舆论传播路径与规律等都发生很大变化,甚至面临颠覆。生成式AI大幅降低虚假信息产出与传播的门槛,难以验证的虚假信息充斥舆论空间,助长谣言传播、电信诈骗,给舆论治理带来一系列全新挑战。针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AI换脸拟声”、深度伪造技术滥用、AI生成虚假信息治理、大模型“幻觉”等人工智能热点提案,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张文祥教授分析了生成式AI时代舆论治理的契机与对策。他说,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生成式AI带来的复杂舆论生态变化和虚假舆论泛滥的风险,也要看到其在价值观传递与舆论引导方面的契机。打造良好舆论生态是实现舆论安全的长久之策。我们要利用好生成式AI能力,实现舆情监控的精准化、舆情分析的智能化、舆论引导的精细化,打破“算法黑箱”,建立多元优化算法机制,规范网络媒体与平台,约束技术操纵舆论的行为,以更加生动、易接受的方式传递主流价值观,促进技术向善,推动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共识。
张文祥教授还讨论了涉军类等热点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实务问题,提出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生成式AI推动的网络传播环境,提高危机处置与风险沟通能力,提升舆情素养和AI素养,防范舆情风险,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