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向正 通讯员高鹏)“亲爱的好心人:您好!我想通过这封信,向大家表达我内心深深的谢意……”昨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女大学生小周写了一封信,向市慈善总会和上千位爱心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就在前天晚上,一位化名“圆木”的爱心人士将14.3万元爱心款以网银转账的方式打入了宁波市慈善总会的账户,并附言“帮助小周”。至此,市慈善总会为小周母亲发起的“甬泉医疗救助平台”网络筹款目标金额25万元顺利筹足。今年...
作为市新闻办组织的“中外艺术家共同振兴乡村”活动的后续,外籍友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师玛格达夫妇在红牡丹国际书画社的邀请下,近几个月一直在宁波葛家村、城杨村等地实地调研,零距离感受宁波的乡村振兴,还赴贵州定汪村参观考察。今天,中国日报整版刊登了玛格达夫妇署名文章《葛家村的艺术风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能帮助当地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就具备了成功的最大潜力》,外籍专家用他们的文字描述我们的美丽乡村和村民...
本报讯(记者陈青 王博 通讯员吴海霞)2020“海上丝绸之路”创意设计大赛——“阿拉宁波”文旅融合设计赛终评会近日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经专家组评选,《窗——石窗文创文具系列》《穿越百年的街市》两件作品获得金奖。2020“海上丝绸之路”创意设计大赛分为“阿拉宁波”文旅融合设计大赛和“古运河·海丝路”青年雕塑艺术家创作营项目,其中,“阿拉宁波”文旅融合创意设计赛聚焦宁波部分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以上历史文...
来自波兰的教师在定汪村体验村民自己酿的米酒(央广网发 尤才彬 摄)央广网晴隆11月13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蒋攀)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把课堂搬进了村里,通过手机直播给远在北京的学生上课;两位来自波兰的国际友人不停用相机记录变化,还决定体验村里民宿生活。这两天,贵州晴隆定汪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寂静小山村,因为艺术振兴乡村“火”了。1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在定汪村给远在北京的中国...
“如果不做艺术振兴,村里人是怎么生活的?”11月13日,贵州晴隆定汪村里,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拉住村民,用蹩脚的中文连连发问。小山村的艺术蜕变着实让他们惊喜、惊讶,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WHY?!”这两位外国人来自波兰,分别叫玛格达莱娜、雷加,现在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工作,研究的就是人类社会学。前不久,他们在媒体上关注到这里,被定汪“艺术赋能乡村”模式吸引,追踪2000多公里,面对面采访交流,以连载报...
今天,记者从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获悉: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心声”合唱团以《踏莎行·雪似梅花》《Ritmo》斩获成人混声组一级团队(金奖)。据悉,中国国际合唱节创办于1992年,是目前中国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合唱类艺术活动,也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合唱艺术盛会。这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18年来合唱育人范式的开花结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
近日,共青团宁海县委和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团队一起将第一期最后一个“未来书架”送进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孟寨村。丛志强教授将书送到孩子们手中。“写完作业,我每天都会看课外书,能够让我增长知识。以后,我可以在‘ 未来书架’里找书看了!”近日,共青团宁波市宁海县委和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团队一起将第一期最后一个“未来书架”送进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孟寨村,一个个定期流转的图书室将大大改善当地孩子们的阅读学习环境。...
“未来书架”进晴隆。娄文斌 摄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16日电(李典 蒋攀 屠以撒)日前,随着第一期最后一个“未来书架”入驻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孟寨村,晴隆县56个村寨的孩子们终于可以通过书籍认识到更大的世界。孩子们领到心爱的书。娄文斌 摄“我最喜欢《三国演义》,我很佩服诸葛亮,有智之人必成大事,但也不能过于骄傲。”翻看着“未来书架”上的书籍,孟寨小学六年级学生郑粉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