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宁波市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我校商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荣获亚军。 大赛汇聚了全市13所高校的90支顶尖创新团队参与,在现场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创新天团巅峰对决,通过项目展示+答辩的方式,经过专家评选,最后选出5个优秀项目进入冠军争夺赛,从90个项目中产生了冠军团队1个,亚军团队2个,季军团队2个。 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金辉在宁波市大学生创新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提升教师素养能力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期,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接连举办多场专题培训班,为我省教师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盛宴,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素养导向”与“任务群”新要求。针对一线教师的学习需求,我院举办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课堂上,围绕经典文本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经验、关联性阅读的思维进阶、以及
7月14日至18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芯相连 创未来”志愿服务实践团联合宁波鄞州潘火街道投创工业社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未来工程师创想营”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内核,以关爱之心为基石,以“大国小工匠”为培养目标,围绕科技教育和暖心陪伴,特别关注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小候鸟”群体的成长发展,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技能体验与精神熏陶,弥补教育资源差距,激发创新创造潜能
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链乡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东钱湖畔的城杨村,以数字化手段探秘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再生之路。 这座历经千年沉淀形成了“枕山环水”的生态格局与“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团队调研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杨村曾面临三重挑战:青壮年外流导致的传承主体缺失、单一农业模式制约的产业瓶颈、以及代际更迭带来的文化记忆断层。面对这些困境,这个南宋肇始、因杨姓族裔繁盛而更名的古村落,正通过将军
浙江文化数字化培训受欢迎,旨在通过技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开班合影。 7月24日,浙江省文化数字化协同实验室第二期培训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拉开帷幕。原计划50人的培训班,最终吸引了来自全省宣传部门、文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近100名学员踊跃参与。这场培训为何广受学员欢迎? 文化+数字:从“数字存档”到“价值创造” 俞天秀。 “游客通过虚拟技术参观后,愿不愿意来现场?”“技术发展这么快,到底该怎么
一、团队研究方向 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聚焦滨海水系统感知、预测、管理全过程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地方建设需要,运用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手段,围绕以下4个方向开展研究。团队现有研究人员8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4人。其中博士7人,省级人才2人,市级人才2人。 水环境智慧感知技术:基于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物联网与AI算法等,实现溶解氧、氮磷污染物及新兴污染物的实时感知与数据融合。集成智能监控
一、团队研究方向 该团队包括项目负责人共五名成员。团队负责人杨勇博士,国家引才计划专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科群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曾在美国通用电气(GE)担任增材制造全球项目总监,领导多项航空领域重大研发项目,并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团队成员还包括胡东明博士(机电系统专家)、王虎彪博士(机械部件摩擦学与仿生设计优化)、胡艳博士
7月24日至25日,由宁波市经信局主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度宁波市企业素质提升产业数据价值化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宁海成功举办。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屠炯出席开班仪式,来自我市数字经济重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首席数据官及数字化相关部门负责人等90余人参加培训。 屠炯指出,一要提高站位,从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2025年7月10日上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青春研“习”团的同学们来到了宁波镇海区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以“解码红色宁波·智绘青春答卷”为主题,实地走访了宁波镇海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与抗日碉堡遗址,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青春研“习”团在招宝山风景区内的合照 供图 姚弘磊丰碑下的烈士忠魂 回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宁波镇海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日军妄图侵占这片土地,镇海军民同仇敌忾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17名师生调研宁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政策建议,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 2025年暑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健行浙江”社会实践调研团深入宁波市基层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17名师生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以“主动健康服务供需匹配度”为核心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解析难题,为优化基层健康服务体系贡献青年智慧。 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
共有 12,71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71 页 当前第 1,25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