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生报到,含55名自主培养研究生等,宁波准备了多重“入学礼”。 新生前来报到。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林海/摄 9月12日上午,艳阳高照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园内,人头攒动。该校专升本新生和研究生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纷纷来到新生报到处办理入学手续。与此同时,第三届大学生友好季系列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 “感觉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热情!”该校传媒与法学院202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
你知道吗?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背后都离不开化工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撑。8月12日,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新技术与产业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衢州举行。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以“聚焦化工新材料新技术 推进电子化学品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吸引众多院士、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各方围绕产业发展痛点、技术前沿动态与未来突破方向深入交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寻新路径、碰撞新思路。 张锁江作分享 “人工智能与化学
2025年9月14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营造实践》课程成果展在东钱湖陶麓文化历史街区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陶麓X造"为主题,集中展示了2022级建筑学学生在古村完成的四组建筑装置作品,标志着这门具有十年历史的课程再次取得创新突破。 作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建筑学营造实践》始终坚持以“真实建造”为核心目标: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完成从设计图纸到1:1实体建造
金秋九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迎来首届自主培养研究生新生。来自全国12个省份的55名学子步入校园,开启学术新征程。学校统筹部署、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通力合作,全力保障首届研究生顺利报到。报到现场,新生们纷纷在签名墙上留言留念。“未来三年变得更好”“希望学校越来越好”,传达出同学们对新阶段的美好憧憬和对学校的真挚祝福。 自2003年起,学校先后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累计培养
2025年9月9日,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工作部署会在青岛举行。由青岛港牵头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全国首批、港口行业唯一的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正式落地。 会上举行了港口行业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我校作为联合共建方参与了港口行业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创建,未来将与行业头部企业一同聚焦港航物流场景突破AI技术转化难题,为交通领域智能化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学校坚持国际交流全球视野,形成聚焦“一带一路”、支撑区域国际战略的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格局。与20个国家(地区)5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2004年起联合举办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3年起招收国际本科生。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等中东欧高校签订“伊拉莫斯”(Erasmus+)师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签订本硕直通车、“3+1”双学位等学生交流项目。 当前,学校坚持
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获取本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浙大宁理〔2021〕85号),特编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公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需要获取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公开服务的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建议阅读本《指南》。 《指南》将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新。 一、主动公开
9月11日上午,学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会议部署要求,对我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行总结,研究部署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校长、党委副书记杨德仁主持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学深悟透习近平
本报宁波讯 (通讯员 徐财科)近日,即将毕业的博士王宏通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和企业联合举办的专场面试,进入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实现“预留编制在高校、全职服务在企业”。出站后,他可以选择留在企业,也可进入高校当老师。这是宁波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的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宁波聚焦“常态化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共用”目标,探索开展高层次人才“校(院)企双聘”,推动
共有 12,71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72 页 当前第 1,26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