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中外青年人才共商议事!这个街道,引导国际人才参与治理

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编辑:宣传部    来源:甬派客户端     浏览次数:

鄞州区文华社区举办协商议事活动,聚焦阵地改造、服务优化、文化交融等议题,共谋国际人才社区发展新路径。

5月15日,一场自带“同声传译”的协商议事会,在鄞州区首南街道文华社区“国际人才会客厅”上演。“要引导外籍人才深度参与社区共建,挖掘并培育国际人才志愿团队,让中外青年一起参与到活动策划、基层治理中来……”当巴基斯坦籍教授可汗用英语发言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青年教师张倩茜在一旁流畅地翻译,中英文交织的讨论让会场飘着浓浓的“国际味儿”。

活动现场 本文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当天,鄞州区政协首南履职小组联合文华社区举办“青聚文华 智联国际”协商议事活动,政协委员、高校学者、国际青年等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阵地改造、服务优化、文化交融”等议题汇智聚力,共谋发展新路径。

活动伊始,文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茆晓娟以一组数据勾勒出社区的治理图景:社区现有来自70余国的879名外籍居民,年均开展中外文化活动超50场。依托南高教园区的高校资源,社区通过“文化浸润、服务创新、校地联动”三大路径,打造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人才社区样板。从“国际人才会客厅”提供双语“一站式”服务,再到“ZHI汇青年议事厅”通过协商议事凝聚共识,文华社区正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绘就基层治理的华章。

活动现场

聚焦“阵地改造国际化与青年需求适配”议题,与会人员围绕青年议事范、儿童议事点和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及青年实际需求,为空间改造升级出谋划策,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国际人才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如何通过空间功能布局来加强与青年、国际人才等群体的互动性。各位嘉宾纷纷出谋划策,如打造开放式的、可留痕的共创空间,鼓励国际青年人才作为主理人参与到社区的设计和运营中,把共商共建共创的过程体现在空间上。

在“国际人才服务优化与友好环境营造”议题讨论中,大家围绕构建国际人才“从落地安居到职业发展”的一站式服务链,抛出不少“金点子”。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事务中心高级经理、后勤党支部副书记兼后勤公司工会主席杜飞明提议,联动高校会客厅与社区会客厅,为国际生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烟火气、集成服务的生活文化圈,助其快速融入本地生活。

在“文化交融、社群联结与人才作用发挥”议题中,多位嘉宾提议探索外籍人才参与治理的长效机制,让国际人才从“浅层体验”转向“深度参与”。宁波市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江华锋强调双向文化交融,要推动服务理念从“保姆式”转向“赋能式”,让国际人才从“被服务”转向“自助、互助”。

活动现场

鄞州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虹指出,“要把建言的门开得大些,广泛听取高校师生的意见,让国际人才、高校学生群体参与到社区治理建设中来,集聚优质资源、深化文化融合,推动建言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作为文华社区的特色协商品牌,“ZHI汇青年议事厅”历经四期,已交出亮眼“成绩单”——“37度橙色康养服务站”温暖千家万户,“国际文化角”变身文化交融地标,累计破解环境治理、文化融合等23项民生难题。首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杜雄杰表示,未来街道还将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力校地共建、多元共治,迭代升级青年特色协商平台,构筑国际人才“近悦远来”的活力生态圈。

原文链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826c9bae4b0d713edcb87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