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哲 方东华
王阳明在人生的最后诗作《书泉翁壁》中写下:“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以此寄托他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这位思想家穷尽毕生追寻的“初心”,既蕴含“明德亲民”的治世理想,更彰显其对个人主体价值的深切观照,成为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如何让先贤的思想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萌发新芽,王阳明人才思想为宁波企业家创造性地转化“良知之学”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场景。
明德亲民:以心统才的企业选才价值坐标
王阳明创立“良知心学”绝非孤芳自赏的个人哲思,而是怀揣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抱负,试图通过“觉民行道”达成“满街都是圣人”的理想盛景。这一理念打破传统儒家“圣人不可学而至”的精英壁垒,确立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平等人才观,深刻彰显了人的主体价值。他敏锐地批判传统选才“重术轻道”的积弊,指出“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强调“心即理”的良知本体论,真正的“才”应是“心即理”的自然外显,而非“心为物役”的异化结果,进而构建起以心统才、德为才先的选才理念,为人才的真知善行筑牢根基。
“明德亲民”为导向的选才观,强调人的内心是道德原则和真理的源头,道德和价值判断源于每个人内心的良知,主张内心的感悟和情感体验是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这种选才观念并非忽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将其与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和情感智力等内在因素有机结合。它将选才关注点从单一的外在指标转向多元的内在品质,有助于选拔出契合社会和组织发展需求、兼具高尚道德情操与卓越创造力的人才。方太集团秉持“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的价值观,倡导“心性即文化,文化即业务”,将道德信念与文化认同度作为选才的重要考量。金田铜业在选拔人才时高度重视应试者的德行素养,注重遴选德才兼备者,为企业发展和服务提升夯实基础。
随才成就:激发潜能的企业育才实践路径
王阳明主张育人要随才成就,《传习录》云:“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强调要立足人的个性特质,激发其潜能。随才成就的方法是什么?创造场景,事上磨练,充分实践。王阳明以“磨镜喻”揭示教育真谛:“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主体自觉。王阳明对弟子从不采用同一模式培养,而是“随机导引”“随处指点”,其弟子徐爱、王艮、席书等皆各有所成。
“事上磨练”是随才成就的重要方法,有助于人才锻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实践过程中,人才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而挫折恰恰是成长的“催化剂”,每一次战胜困难都是对意志的淬火锻造。随才成就注重人才个性化与持续性,激活内生成长动力。因此,企业在培养人才时,应摒弃一刀切的方式,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探索个性化的培养路径,并持续进行培养和引导。江丰电子设有阳明文化实践教育点,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了培育家国情怀、提升产业报国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平台。江丰电子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崔鋆总结的“事上练”的四个层次——心中学、事上练、事上磨、事上见,要求团队“注重结果”,员工通过“事上磨炼”,发现自身问题,弥补短板,总结归纳复盘,最终呈现良好结果。
良知发用:知行合一的企业管才柔性模式
王阳明指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颠覆了传统“知”与“行”的割裂思维,启迪人们将管理行为视为“良知发用”的自然过程,强调管理者应该从内心的良知出发,去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这与西方泰勒制“标准化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为现代柔性管理提供了东方智慧。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的理念和目标,从而自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当代教育学家肯·罗宾逊提出“创造力源于内在驱动”,而王阳明更强调“良知”作为动力源的根本性作用。“致良知”旨在引导受教育者发现和唤醒内心的本善与智慧,激活人才内生成长动力。“知行合一”思想是柔性管理模式的核心哲学,以其构建柔性管理模式,能让企业在人才管理中发挥“知”与“行”的协同效应,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与传统刚性管理以制度和规则约束员工不同,柔性管理更注重营造和谐、协作的工作氛围,关注员工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引导员工从内心认可企业的理念和目标,形成“知”,促使员工主动将个人工作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行动,实现“行”。这种关怀能让员工更主动地投入工作,将“知”转化为高效的“行”,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提升。同时,柔性管理强调尊重人才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人才的内在潜力。
王阳明的人才思想蕴含着选才、育才和用才的协同发展机制。企业用才重在“动有所成”,要形成“立其德、多其辅、安其情、平其气、端其向”的价值塑造与成长辅助系统。舜韵电子开展“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的“五个一”活动,从企业负责人到一线员工,每人都根据自身实际制订计划,设立“五个一”公示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个人正向力,提升团队战斗力”。
宁波企业对王阳明人才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有效融合的强大力量。这些企业跨越时空与西方多种现代管理理论对话,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为丰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宁波样本,也为新时代企业发展和人才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深度融合,王阳明人才思想将在更多企业中绽放光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全面成长。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市社会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epaper.cnnb.com.cn/nbrb/pc/content/202508/26/content_23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