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蔡亮
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宁波企业以其强劲韧性与卓越品质持续释放动能。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与路径,政策与资源固然重要,而深植于地域基因的人文底蕴,才是驱动其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核心引擎。我市积极开展阳明文化进企业活动,阳明文化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正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其独特的精神动能。
宁波企业家精神对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宁波工商业界传承不息的“诚信为本”“锐意创新”与“公益热忱”等精神,是对阳明文化“致良知”“事上磨练”“万物一体之仁”思想的守正创新。
“诚信为本”诠释“致良知”思想。良知是人固有的道德情感力量,致良知就要立足实践不断内省和突破,“致其良知而视国犹家”,要求企业家在真切体认中秉持诚信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家国。
“锐意创新”践行“事上磨炼”理念。“事”促进了现实世界与个体自我的“双成”,而这个前提就是“磨”。王阳明“事上磨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价值观,要求坚定信念付诸行动。创新创业需要的,正是这种将理想化为实践的果敢睿智与韧性执着。宁波金田集团的企业精神“天天求变永不满足”、经营哲学“大道至简千锤百炼”,充分彰显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的理念,使其一步步成为全球领先的铜及铜合金材料供应商。双鹿电池,从老外滩一个电池生产合作小组起步,70年专注做一颗好电池,聚力一次性干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其生产的智能锁电池位居全国销量第一、碱性电池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创设的VONIKO国际品牌已成为美国亚马逊最受欢迎的电池品牌之一,70年的沉淀发展终成为电池行业世所公认的“全国领导品牌”。
“公益热忱”映照“万物一体”境界。《传习录》云:“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企业在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要承担社会责任真诚回报民众。宁波企业家素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传统的筑桥修路到捐资助学、兴建医院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阳明文化助力宁波企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的企业管理学已是成熟的知识体系,寄望企业向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学习现代管理是不现实的,但正如王阳明所言“悠悠万古心,默契可无辩”,阳明文化中的人本智慧仍可为当代企业提供精神滋养。
以胸怀天下的系统思维,运筹产业战略布局。王阳明以“咽喉、腹心、羽翼”分析战场态势的战略谋划素养,正被宁波制造业传承和发展。舜宇集团深耕光学赛道三十余年,通过精准卡位手机镜头、车载光学、VR模组三大“战略要地”,成为上述产品市场的全球巨擘,市场占有率均位居世界第一。宁波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后,围绕提高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本目标,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双方组织与制度的整合、人力资源的融合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融,使其在全球汽车电子和安全领域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以舍我其谁的创新胆识,激发创新韧性。王阳明从百死千难中悟出“致良知”这一千古圣贤“真骨血”的创造过程,彰显其无畏现实困境的强大心力。其突破朱学桎梏创立新说的舍我其谁的创新韧性,正在宁波企业的实验室中延续。东方电缆面对深海电缆技术封锁,坚持“消化吸收—创新—领先—再创新”的技术研发创新路径与原则,在四年不到的时间中研发费用合计超过10亿元,成功攻克超高压柔性直流技术,中标全球首个500千伏海风项目。江丰电子创始人率团队经历数百次失败,最终打破美日对高纯溅射靶材的垄断。
以真知力行的实践智慧,强化数智化转型。在数智化时代,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正重塑生产力体系和生产关系,企业管理者应以王阳明真知力行的实践智慧,大胆跳出舒适区,努力学习适应前沿技术,直面现实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申洲国际将数字化融入各个生产环节,2019年以来公司投入数十亿元资金,进行纺织服装生产领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造,如今申洲国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科技型服装制造商,出口额、利润、税收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服装行业前列。海天集团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引入“5G+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升级工业场景,在行业内创造性地提出“8小时人工+16小时自动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宁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文启示
宁波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与现代经济规律深度结合的生动实践。从阳明文化中淬炼的系统思维、创新胆识与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为驱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探究宁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文密码,将使我们进一步洞悉企业家精神的“心法”、磨砺企业扬帆的“技法”和成就基业长青的“功法”。
铸就大业可图的“心法”。王阳明“立志而圣则圣矣”的精神启示企业管理者要固守服务民生之本,于真知力行中强化大变局下的责任担当,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建设世界一流甬企方阵。
磨砺企业扬帆的“技法”。阳明文化不是书斋里悬空的精致论述,只有在社会中落地生根,才能真正发挥效用。立足宁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应不断畅通典范经验模式的转化路径,在守正创新中筑牢发展根基。面对变局,企业家应以“高瞻远瞩”的卓识、“舍我其谁”的韧性攻克“卡脖子”技术。
成就基业长青的“技法”。王阳明倡导尊重个性、平等交往基础上的万物一体之仁。对企业发展而言,随着规模的扩大、分公司的设立、沟通链的延伸,在凝聚广泛共识、建立深度文化精神联结方面,均可从王阳明的思想洞见中获得启发,一步步实现基业长青。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原文链接:http://epaper.cnnb.com.cn/nbrb/pc/content/202508/26/content_23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