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据学院“拾遗传薪·非遗竹编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走进鄞州非遗馆,开展“鄞州竹编保护与传承”主题社会实践。这支由12名学生组成的队伍凭借近距离观摩、系统学习、亲手制作,将青春力量注入千年技艺,为其焕发新生机。宁波堪称竹编的“发源地”。四明山盛产的毛竹,自古以来便是制作各类简朴实用的竹篮、竹箩等器具的上佳材料。明清两代江南举子赴京赶考时所用的考篮与食篮,无一不是竹编精品。在鄞...
7月14日至18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芯相连 创未来”志愿服务实践团联合宁波鄞州潘火街道投创工业社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未来工程师创想营”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内核,以关爱之心为基石,以“大国小工匠”为培养目标,围绕科技教育和暖心陪伴,特别关注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小候鸟”群体的成长发展,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技能体验与精神熏陶,弥补教育资源差距,激发创新创造潜能,培养精...
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链乡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东钱湖畔的城杨村,以数字化手段探秘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再生之路。这座历经千年沉淀形成了“枕山环水”的生态格局与“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团队调研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杨村曾面临三重挑战:青壮年外流导致的传承主体缺失、单一农业模式制约的产业瓶颈、以及代际更迭带来的文化记忆断层。面对这些困境,这个南宋肇始、因杨姓族裔繁盛而更名的古村落,正通过将军...
7月10日至18日,“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萨提亚转化式系统家庭治疗专业培训(基础班)”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来自浙江省内各地中小学的45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刻的内在探索与系统的专业赋能之旅。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萨提亚模式”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需求高度契合。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唯一提供“萨提亚转化式系统家庭治疗专...
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芯绿筑源”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奔赴浙江宁波,探寻童一村与滕头村,一个以生态守护筑基,一个以智慧农业赋能。童一村:严守生态本底,激活绿色动能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童一村,宛如一片“宁静不喧”的绿色净土。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该村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严格环境准入,三公里范围内禁设排污企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农田种植避开高污染作物……一系列系统性举措,牢牢守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生态...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17名师生调研宁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政策建议,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2025年暑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健行浙江”社会实践调研团深入宁波市基层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17名师生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以“主动健康服务供需匹配度”为核心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解析难题,为优化基层健康服务体系贡献青年智慧。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先后走...
2025年7月10日上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青春研“习”团的同学们来到了宁波镇海区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以“解码红色宁波·智绘青春答卷”为主题,实地走访了宁波镇海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与抗日碉堡遗址,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青春研“习”团在招宝山风景区内的合照 供图 姚弘磊丰碑下的烈士忠魂回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宁波镇海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日军妄图侵占这片土地,镇海军民同仇敌忾,展开了顽强...
浙江文化数字化培训受欢迎,旨在通过技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开班合影。7月24日,浙江省文化数字化协同实验室第二期培训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拉开帷幕。原计划50人的培训班,最终吸引了来自全省宣传部门、文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近100名学员踊跃参与。这场培训为何广受学员欢迎?文化+数字:从“数字存档”到“价值创造”俞天秀。“游客通过虚拟技术参观后,愿不愿意来现场?”“技术发展这么快,到底该怎么选择?”培训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