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链乡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东钱湖畔的城杨村,以数字化手段探秘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再生之路。 这座历经千年沉淀形成了“枕山环水”的生态格局与“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团队调研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杨村曾面临三重挑战:青壮年外流导致的传承主体缺失、单一农业模式制约的产业瓶颈、以及代际更迭带来的文化记忆断层。面对这些困境,这个南宋肇始、因杨姓族裔繁盛而更名的古村落,正通过将军
浙江文化数字化培训受欢迎,旨在通过技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开班合影。 7月24日,浙江省文化数字化协同实验室第二期培训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拉开帷幕。原计划50人的培训班,最终吸引了来自全省宣传部门、文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近100名学员踊跃参与。这场培训为何广受学员欢迎? 文化+数字:从“数字存档”到“价值创造” 俞天秀。 “游客通过虚拟技术参观后,愿不愿意来现场?”“技术发展这么快,到底该怎么
一、团队研究方向 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聚焦滨海水系统感知、预测、管理全过程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地方建设需要,运用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手段,围绕以下4个方向开展研究。团队现有研究人员8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4人。其中博士7人,省级人才2人,市级人才2人。 水环境智慧感知技术:基于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物联网与AI算法等,实现溶解氧、氮磷污染物及新兴污染物的实时感知与数据融合。集成智能监控
一、团队研究方向 该团队包括项目负责人共五名成员。团队负责人杨勇博士,国家引才计划专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科群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曾在美国通用电气(GE)担任增材制造全球项目总监,领导多项航空领域重大研发项目,并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团队成员还包括胡东明博士(机电系统专家)、王虎彪博士(机械部件摩擦学与仿生设计优化)、胡艳博士
7月24日至25日,由宁波市经信局主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度宁波市企业素质提升产业数据价值化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宁海成功举办。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屠炯出席开班仪式,来自我市数字经济重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首席数据官及数字化相关部门负责人等90余人参加培训。 屠炯指出,一要提高站位,从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2025年7月10日上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青春研“习”团的同学们来到了宁波镇海区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以“解码红色宁波·智绘青春答卷”为主题,实地走访了宁波镇海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与抗日碉堡遗址,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青春研“习”团在招宝山风景区内的合照 供图 姚弘磊丰碑下的烈士忠魂 回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宁波镇海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日军妄图侵占这片土地,镇海军民同仇敌忾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17名师生调研宁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政策建议,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 2025年暑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健行浙江”社会实践调研团深入宁波市基层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17名师生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以“主动健康服务供需匹配度”为核心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解析难题,为优化基层健康服务体系贡献青年智慧。 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
7月10日至18日,“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萨提亚转化式系统家庭治疗专业培训(基础班)”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来自浙江省内各地中小学的45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刻的内在探索与系统的专业赋能之旅。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萨提亚模式”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需求高度契合。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唯一提供“萨提亚转化式
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芯绿筑源”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奔赴浙江宁波,探寻童一村与滕头村,一个以生态守护筑基,一个以智慧农业赋能。 童一村:严守生态本底,激活绿色动能 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童一村,宛如一片“宁静不喧”的绿色净土。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该村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严格环境准入,三公里范围内禁设排污企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农田种植避开高污染作物……一系列系统性举措,牢牢守住了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
7月8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青春研“习”团成员走进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开启一场探寻红色工运记忆的暑期实践,解码百年工运基因。参与活动的学生涵盖多个专业领域,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宁波工人运动的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其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建筑为清末民初风格的三层仿古木结构,建筑面积1331平方米,融合中西风格,具有独特
共有 12,61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62 页 当前第 1,25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