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4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鸿鹄学社组建文化传承团,继续深入鄞州区东裕社区、郡柳社区等5个基层社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团队紧密围绕“文化传承浸润”与“科创实践赋能”两大核心目标,精心策划并实施了27节特色课程,共计80堂课。通过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学设计,鸿鹄青年们陪伴社区儿童度过了一个充实、快乐且富有收获的假期,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知识与梦想的种子。 鸿鹄育苗,厚植
7月24日,浙江省文化数字化协同实验室第二期培训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拉开帷幕。原计划50人的培训班,最终吸引了来自全省宣传部门、文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近100名学员踊跃参与。这场培训为何广受学员欢迎? 浙江文化数字化培训引发热潮 本次培训,是实验室举办的第二期培训,以“文化遗产价值创造性转化和丝路文化国际化传播”为主题,探索数智技术赋能文化资源传承转化的新方法和丝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新路径。由
7月11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主导的“艺术点亮乡村,智慧科技启新章”主题墙绘实践计划,吸引了数十位鸿鹄青年、当地村民代表及文化领域专家共同参与,为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村的陶麓街区注入了崭新的文化气息。 深度调研:艺术引入振兴乡村的科学实践 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在6月19日至7月7日进行了详实的田野调查。鸿鹄青年们深入村落,走进陶麓街区,系统性地采集了村内古建筑风貌特征、流传已久
为引导青年学子探寻清廉根脉、涵养清廉之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组建“中外寻迹,全球视野看清廉”暑期社会实践团。2025年6月至7月,团队先后走访多地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采访外教老师,通过实地调研与跨文化对话,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内涵,探究中外清廉理念的异同,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多元视角。 实践团首站来到宁波市走马塘家风家训馆。馆内陈列的76位进士名录与科举试卷,展现了古代学子
7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活动在社区进行。虽仅有四位小朋友报名参与,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匠韵新苗”实践团依然热情饱满,精心筹备,以“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小而精、专而深的劳动启蒙课。活动旨在通过劳模精神引领和创意实践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 实践团成员以“劳模精神——劳动创造美好”为主题开启宣讲,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讲述
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薪火青研”实践团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对多位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的好人和道德模范人物展开深度走访 。 陈军浩: 从“我奉献”到“我收获”的精神觉醒 在红领之家的荣誉陈列室里,实践团成员聆听了陈军浩书记的志愿服务故事。这位曾参与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的领头人,用三十年时间将红领之家从一个人的坚守,发展为一群人的事业。 “最初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加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7月14日至18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芯相连 创未来”志愿服务实践团联合宁波鄞州潘火街道投创工业社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未来工程师创想营”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内核,以关爱之心为基石,以“大国小工匠”为培养目标,围绕科技教育和暖心陪伴,特别关注辖区外来务工人员
省级文化特派员沈姿颖在排练节目。甬派资料图 在百年变局与科技革命深刻重塑产业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战略性产业,正加速向现代化高级形态跃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此进程中,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非遗传承、数字技术、产业融合等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文化特派员制度作为一种创新机制,正成为推动文化要素
共有 12,61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62 页 当前第 1,25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