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研究方向 新型智能算法创新团队是宁波市新型智能算法重点实验室(https://nia.nbt.edu.cn/)的核心团队,现有教师10人,其中正高级3人、副高级2人,青年教师7人;团队成员包括浙江省高层次引才计划入选者2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 团队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重大需求,聚焦基础理论创新与跨领域应用,紧密围绕宁波市产业特点,形成了覆盖三
夏意阑珊,秋意渐浓。8月30日,沉寂了一个假期的校园重新热闹起来,浙大宁理迎来了3600余名2025级本科新生。他们迎着初升的朝阳,满怀憧憬,开启崭新的求学时光。 走进校园,各类迎新标语映入眼帘。学校多处设立打卡点,迎接新生和“亲友团”的到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新生们有序完成身份核验、校园卡及报到军训服领取等多个环节。 当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徐方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各院系的迎新接待站
8月25日至27日,我校成功承办了“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此次培训面向鄞州区、高新区及市直属学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共吸引600余名教师参训,为区域内思政教育工作者搭建起赋能成长的优质平台。 25日上午,培训开班仪式在可珍讲堂隆重举行。鄞州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葛成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宇泓出席仪式,共同为本次培训拉开序幕。 葛成军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
一、团队研究方向 聚焦空天科技领域极端密封稳定性研究,在空天高马赫数动力装备超高速与高温条件下的密封可靠性服役,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从设计-制造-测试构建密封理论、制造与应用的闭环。 二、团队主要成效 主导建立了首批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极端密封重点实验室),为国防安全与空天装备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创新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中国
一、团队研究方向 高精度3D感知、大尺寸结构件定位、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手眼标定、熔池图像宽动态成像和形态分析、焊后探伤、AI焊接工艺数据库系统等。 二、团队主要成效 团队在智能焊接领域,有20多年研究积累,所研发 的智能焊接跟踪控制系统有1100多套在全球9个国家的 生产线上使用,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配件、空 调制冷、电线电缆、建筑钢构、桥梁钢构等领域,最早 的一套至今已在车间运行达
8月27日,2025年度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行动参与高校名单正式公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功入选。据了解,本次评选全国共有292所高校入选,其中浙江省共入选19所高校。 此前,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 推进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将资助不少于300万名符合条件的产业工人提升学历与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意见》明确指出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宁波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携手宁波市第四中学、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合策划录制了宁波市中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烽火四明 薪火永传》。8月31日起,全市大中小学师生通过线上平台共同观看这一课程,重温四明大地抗战岁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沈旭峰老师
2025年8月24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在上海海洋大学圆满落幕,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国强老师指导,叶振宁、张晨轩、章沈颖三位本科一年级学生组成的团队表现突出,以华东分赛区一等奖的佳绩晋级总决赛并最终荣获全国三等奖,创下我校参与该赛事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 从左往右依次为:指导老师张国强,队员叶振宁、张晨轩、章沈颖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
近日,2025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总测评圆满落幕。在本届赛事中,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实现历史性突破,共派出32支队伍参赛,经过“4天3夜”的奋力拼搏,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2项、省二等奖5项、省三等奖8项以及成功参赛奖9项。 其中,由杨青青、吴双卿老师指导的张嘉译、周健翔、陈刘凯团队,以及吴双卿老师指导的张航、冯骞、赵卓然团队在E题“简易自行瞄准装置”项目中勇夺全国一等奖。这是
8月29日下午,鄞州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鄞响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巫莲莲一行来访我校,就媒体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和合作平台建设等主题开展调研交流。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仇芳代表学院对巫莲莲主任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学院与鄞州区融媒体中心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基础,此次交流将为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面拓展新的空间。 学院院长吴飞就合作方向、课程开发、战略合作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融媒体
| 共有 12,90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90 页 当前第 1,26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