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公布。我校教务处提交的《 “教·学·督·评·导·管”六维联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生态》案例,荣获全国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参评,并获得骄人成绩。 专家点评中高度肯定了学校的相关工作,认为学校创新引入“督、评、导”一体化平台与“宁理云学堂”,以数字化赋能督导,实现教学全流程记录与智能分析,成效数据充分(如
一、学校简介 学校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转设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宁波市和浙江大学的“名城名校”合作办学模式,支撑引领学校创新发展、整体跃升。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试点示范高校;转设后排名稳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主榜全国第250余位;2024年开始自主培养硕士研究生。同年
8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追光之旅”在钟公庙街道欢乐海岸社区启幕。作为街道深化“一社一校”项目的创新实践,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鲍圆洋老师精心策划的“甬城方程式院士展进社区”活动一亮相,便迅速点燃了社区居民的热情,成为邻里间热议的“科技爆款”。22位宁波籍顶尖科学家的人生华章与科研壮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阁珍藏”,而是化作社区广场、邻里中心里触手可及的“精神食粮”,赢得了居民们的由衷
2025年8月5日,浙江省数智时代高教评估效能提升研讨会在浙江科技大学安吉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在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文件精神背景下召开的,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入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数智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估的科学性、精准性与实效性,有效推进我省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及相关工作效能提质增效。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领导
近日,“智慧课程新疆行”第一批上线课程名单正式公布,我校推荐的《机械产品测绘与数字化建模》成功入选并将在新疆高校在线教育联盟平台上开放共享,为新疆地区高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该成果充分展现了我校在人工智能+课程内涵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是学校推动本科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智慧课程新疆行”是教育部“慕课西部行计划2.0”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核心,依托数智化平台
8月5日晚,宁波鄞州区潘火街道优享寓公寓楼下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纳凉反诈夜市”正在火热进行。这场由潘火派出所联合投创工业社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及辖区新能源车企共同举办的活动,将反诈宣传融入夏夜纳凉场景,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8月7日《宁波晚报》) 反诈宣传以 “夜市” 的形式走出警务室,走进纳凉的市民中,让市民在欢声笑语中提升了防骗能力。烟火气里的反诈宣传,更得人心。宣传的民警
2025年8月6日,由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演讲(英语)大赛决赛在河南洛阳举行。我校冯小博、王湘妮、胡立欣团队的作品“Multi-Scale Spatio-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Approach with Dual-Channel Modeling for Enhanced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ional
8月11日至14日,2025年鄞州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师资培训在余姚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鄞州区茶文化促进会(区茶促会)与鄞州区教育学院联合主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来自鄞州区的40余名教师参加本次培训。 开班仪式上,鄞州区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戴嘉敏指出,当前各地正积极响应茶文化“五进”活动,鄞州区自2001年起便推进茶文化进学校工作,在精品团队建设、特色活动开展、研学实践推进及精品课程
一、团队研究方向 团队围绕滨海城市基础设施的“双碳”目标和智能建造需求,聚焦三大核心研究方向:1)环境功能材料方向开展超疏水、光催化、危废固化等“结构功能一体化”建材研究;2)智能监测与评估方向开展声-光-电-磁协同检监测技术、数-物驱动的结构响应感知和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3)基础设施韧性提升方向开展基础设施功能改造、延寿提升和智慧运维技术研究。 二、团队主要成效 近年来,团队立项国家
共有 12,71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272 页 当前第 1,26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