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在《之江新语》开头的第三篇《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中,习近平同志就提醒干部修养“官德”。在《多读书,修政德》中,习近平同志更是勉励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那么,“为政之德”究竟该如何修养呢?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人品不正的人,为政的“政德”也不可能正。干部以德立身,首先要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能经受住私德上的考验。正如《做人与做官》中所说:“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比如,能不能“慎其独也”?“在《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中,习近平同志告诫干部,要“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一定的权力意味着对党和人民的责任,也难免带来越轨逾矩的诱惑。只有意识到自己是有弱点、会犯错的普通人,即使在“无人处”也同样爱惜羽毛,审慎用权,才能真正防腐拒变。
比如,能不能守住清廉?在《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中,习近平同志告诫干部正确对待名利地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清廉之福与贪欲之祸只在一念之间,越过了贪腐的红线,再没有亡羊补牢、将功补过的机会。对干部来说,“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也正因此,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视和支持下,浙江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省份之一。
比如,能不能踏实做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大道至简的“屠龙技”,既需要磨砺求真务实的心性品质,又需要锻炼动真碰硬的本事。“八八战略”、“千万工程”、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等决策部署之所以能够让浙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干在实处”的工作作风。也只有“干在实处”,才能对党和人民真正负责。
“心无百姓莫为‘官’”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持正守心的私德,更要有以民为本的公德。捂着“乌纱帽”做事,一味想着当大官的人,即便在小事小节上无可指摘,也难称得上是合格的干部。只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干部才真正成其为干部。正如《之江新语》中所说:“心无百姓莫为‘官’。”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群众是最好的“问题搜索引擎”。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干部才知道心思该放在哪件事上,资源该投到什么地方,不至于自我感动,在自以为的“大事”“要事”上白费功夫。习近平同志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中就提到:“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向群众求方法。面对为政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与其枯坐在办公室里薅光头发、想破脑袋,不如下基层去问问群众的方法,借鉴群众的实践。《办法就在群众中》就提到:“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从“枫桥经验”到“民情日记”,从“民生议事堂”到“基层治理四平台”,这些都证明“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办好为民造福的实事。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一项政策成效的最终标准。在《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中,习近平同志告诫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小到社区治理,大到社会发展,如果干部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为“官”为政的半径,一件件落实下去,“官德”“政德”自然玉汝于成。
“功成不必在我”
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总要有人当铺路石、栽树人。如果那些看上去吃力不讨好的“担子”没人挑,事业的成功就无从谈起。面对这一客观规律,领导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涵养“为政之德”的重要一环。在《要甘于做铺垫的事》中,习近平同志就劝勉干部:“‘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干部“新官不理旧账”,只关心任期结束后政绩到底归谁。习近平同志在《珍惜在位时》中提醒到,应该“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作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为官一任就好比接力赛跑中的一棒,每一棒都要跑好自己这一程,同时为下一棒创造更好的条件。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兰考治“三害”的焦裕禄、东山治沙的谷文昌从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显绩”,而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经营谋根本、谋长远的“潜绩”,时至今日依然被人民群众所怀念。习近平同志劝干部“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不仅是一种敦促,更是送给干部的“定心丸”。涵养胸怀千秋的大德,将个人“小我”融于家国“大我”,为民做实事,自然会被人民群众认可和记住。
说到底,“为政之德”最终修养在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里。《周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常思常想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发出的“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三个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是每个干部做好工作、不负党和人民嘱托的“必修课”。
(作者单位分别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台州市路桥区社科联)
原文链接:https://zjrb.zjol.com.cn/html/2025-09/22/content_3853966.htm?div=-1